投入与产出

营林投入

泡桐是著名的速生树种,它适生范围广,容易成活,便于人工栽培。进行泡桐人工林的集约化栽培,要求在较短经营时间内,集中投入必要的资金,利用最新泡桐良种科技成果(良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手段,以及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遵循经济成果最大、资料消耗最小和经济效益最佳原则,进行整个轮伐期的集约经营。

泡桐集约化栽培的投入,包括技术投入和劳动投入,技术投入决定劳动投入,从而决定泡桐人工林的投入和产出率。

与粗放栽培相比,集约化栽培的技术投入是巨大的。泡桐人工林的生产过程特别是集约化生产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泡桐栽培技术的全面实施过程,它存在于泡桐营林过程中的前前后后。虽然在泡桐集约化栽培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投入非常重要,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投入都能有效。按照泡桐人工林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回报率,泡桐的生产投入可分为有效投入、无效投入和负投入。例如:泡桐的根部组织具有多肉且脆嫩的特点,金龟子的幼虫非常喜爱食用,特别是对造林后1-2年生的泡桐幼树危害严重,危害时往往幼树成片枯萎,轻者造成树体发育不良,重者可造成树木整株死亡,危害盛期因气候不同而各异,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树木保存率。技术上多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使用正确的药剂、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把握正确的防治时机,是这次生产投入中有效投入、无效投入和负投入的技术关键,三个技术措施都正确就是有效投入,三者缺一或不正确便可能是无效投入或负投入。在生产中的有效投入越多,无效投入和负投入越少的情况下,不仅泡桐人工林的投入小,同时林木的生长量大,病虫害少,轮伐期短,木材等级高,泡桐人工林的效益回报率当然也越好,反之,投入大而效益率越低。 因此, 泡桐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泡桐人工林投入的高低和效益率的好坏。

劳动投入又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大部分,活劳动表现为从整地至主伐全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力,在成本中的表现形式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物化劳动表现为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所使用或消耗的生产资料及设备,如土地、机械、工具、种苗、肥料、灌溉系统及用水、用电和药剂等。

林木产出

泡桐以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而著称。桐木不仅热销全国,而且还是国际木材市场中的短缺物资。当前,我国很多地区普遍出现造林心切,急于求成的现象,对泡桐的科学营林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林随意性很大,往往贪图一时的廉价成本,采用不合理的泡桐品种、苗木以及方法进行造林(比如:道听途说的缺乏科学的一些“技术”,随意采用互联网上一些支离破碎的所谓“技术”等),造林当年便出现树体发育不良、病虫害频繁发生等不良现象,给今后的营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问题,不仅会显著增加泡桐整体营林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泡桐木材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导致林木产出率的严重低下,难以达到预期造林的目的。

除各项生产措施可以广泛影响泡桐人工林的产出以外,泡桐品种的如何选用也是直接影响泡桐人工林产出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决定了泡桐人工林的整体质量、投入成本、主伐时间,还可以显著影响今后的木材产量和质量,对泡桐人工林的产出率影响很大。比如:根据泡桐树冠发育特性,不同的泡桐种类有不同的冠形发育特点,泡桐树冠包括窄冠型、中等冠型和宽冠型2大类型,窄冠型的冠幅一般比宽冠型小40%以上,因此,营造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泡桐速生丰产林,选择窄冠型就可节约土地一半左右,如果选用了宽冠型的泡桐品种,由于2种类型泡桐的树干发育特性差异较大,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木材产量显著减少。又如:采用无接干或间歇式接干的桐种造林,造林后可形成泡桐主干低矮或主干不通直并有较多的节疤,由于泡桐的主要商用价值是体现在泡桐主干上的,所以与接干能力强的桐种相比,同样的生产投入,不仅每亩的木材产量可降低40%以上,而且桐木的材质差异也非常显著。再如:采用抗性严重下降的老一代人工杂交桐种造林,由于它的优良基因丢失较多,造林后会出现树木生长缓慢、病虫害频繁发生、树体发育不良等现象,与新一代优良无性系相比,由于生长不良,人们要被迫对泡桐人工林进行大量的抚育管理,不仅营林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人工管理的效果不明显,主伐后不仅木材产量低,而且桐材等级差,严重影响泡桐集约化栽培产出的经济效益。

影响营林投入与产出的主要因素

在以泡桐优质木材为生产目的的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影响营林投入与产出的主要因素如下:

1、立地条件:

在泡桐适生的一般条件下,泡桐人工林的投入与造林地的光照、温度、降雨量、空气湿度、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营养、海拔高度、地下水位及土壤pH值、含盐量的关系很大,不同的立地条件,在相同的栽培时间里有不同的造林投入,有时差异显著。例如:泡桐的生长对土壤营养反应非常敏感,有明显的趋肥性。虽然泡桐比较耐瘠薄,但土壤肥力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泡桐的生长,从而影响了泡桐人工林的投入。

2、栽培技术:

除其它因素外,栽培技术的先进程度和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泡桐人工林的投入和产出率。例如:从造林以后到成林以前的过程中,由于林地完全处于裸露的状态,幼树生长受气候、土壤、植被、病虫鸟兽危害、人畜破坏等外界环境因子的不利影响较大,所以这个阶段是整个泡桐营林过程中营林投入和林木损耗最大的阶段,成林以后,由于树木有了适合自己生长的森林气候,投入和损耗便显著降低。在这个阶段里要使树木活得多、长得快、长得好、及早成林,除了要对泡桐人工林进行精心抚育管理外,还必须做到泡桐初植密度的合理密植,它是缩短成林时间、降低整体营林投入和提高林木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若初值密度太小,延长了从造林到成林这一过程的时间,不仅增加了营林投入,而且还降低了林木的保存率,但初值密度太大,不但浪费了种苗、劳力、资金,还会给今后的生产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科学营造泡桐人工林的原则应该是:选用最新的泡桐良种科研成果,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手段,进行科学营林。经营的好,经济效益高,否则会造成投入高而效益低的现象。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泡桐人工林的单位面积投入和效益率。

单位面积投入= ( 工资及工资性支出+劳动资料支出 ) / 林地面积(元/hm 2)

效益产出率= 产出 / 投入

两个公式综合分析:在整个营林过程中,只有在单位面积投入相对小和产出相对大的同时,效益产出率才能达到最高,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