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分布

泡桐分布

泡桐起源较早,原来的分布区远远超出目前现有的分布区。由于受冰川期或气候变迁的影响,只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保存下来。

泡桐在我国分布很广。其北界大致在辽宁南部,北京、太原、延安、平凉一带。南部分布至两广,东起台湾省,西面分布到陇东、四川和云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华北、中原一带则成为泡桐的集中分布区。全国共计达23个省、市,适应性很强。从北部辽宁到南部海南岛,从东部潮湿的台湾省到西部干燥的黄土高原,从平原到海拔2000米的高山,均有自然分布。地理坐标为北纬20°~40°,东经98°~125°之间。

从近代泡桐栽培情况看,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泡桐在我国的分布可划为三大片:即黄、淮、海平原栽培区、江南温暖湿润栽培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栽培区,不同的栽培区具有不同的栽培特点。

黄、淮、海平原栽培区

在这个地区泡桐的分布,北自北京和辽宁南部的熊岳山以南,南至河南的伏牛山和淮河一线,东至辽宁的丹东和山东,江苏北部沿海,西自太行山和伏牛山东端,其地域包括河北南部、辽宁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的广大平原和浅山丘陵地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14.5℃,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本地区土壤是以黄河、淮河、海河历年冲击而形成,其主要种类有黄潮土、粘土、盐碱土和砂姜黑土等。在这一地区分布最多的桐种是兰考泡桐,还有毛泡桐、光泡桐及楸叶泡桐等。

江南温暖湿润栽培区

泡桐在这个地区的分布,北以秦岭、伏牛山和淮河为界,南至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东自沿海及台湾,西至四川和云南东部。本地域包括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省南部,四川、云南的东部及其它江南各省的全部,这些省份为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这个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900-1600毫米。土壤主要为黄棕色森林土、紫色土、红壤、黄壤和热带红壤。整个江南地区均有泡桐生长,泡桐在这个地区的分布种类多,种间、种内变异大。其中以白花泡桐分布的最广。泡桐种类除白花泡桐以外,还有川泡桐、山明泡桐、南方泡桐和台湾泡桐以及建国以来大量引种的毛泡桐和兰考泡桐。

西北干旱半干旱分布区

泡桐在这个地区的分布,北自太原、延安、平凉一线以南,南至秦岭、伏牛山主梁,东自太行山、伏牛山东麓,西至甘肃东部,这个地区地形地势复杂,降雨量各地差异大,气候条件恶劣。豫西山地和陕西关中平原年降水量约600毫米左右,山西南部降雨量则不足500毫米。在山西的西部年降水量只有200-300毫米。年平均温度西安以东地区为13.3℃左右,在山西和陇东为9℃左右,这个地区形成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在豫西山地和西部干旱草原地区的土壤,为黄土母质发育形成的碳酸盐褐土。渭河谷地为黑土,豫西、晋东南和陕西东部则为栗黄土、红粘土,山区有棕壤和褐土。这些地区都有泡桐分布。

自70年代以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科技攻关,开展了泡桐优良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以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各个分布区内,除原有分布的野生、半野生型泡桐种类以外,又引进了经人工选育出来的栽培型品种,从而丰富了泡桐原有分布区的品种。